一个不是价值连城。
无非就是不肯放下锦衣玉食的生活,想要推一个女子出去挡祸。
好换几年的太平日子,继续逍遥快活。
我笑笑,端起桌上的菊花茶递给谢听:“皇上,该喝茶润润喉了。”
看着谢听喝下茶水,我开口:“谢听,既然你不愿意守护家国社稷,那便由我来守护。”
谢听狐疑地看着我,正想开口说话,却吐出一口鲜血来。
我看着谢听倒在地上,缓缓说道:“谢听,我给过你机会了,可你永远只顾自己,你不配做雍朝的皇帝。”
“你在酒足饭饱之后,可曾想过那些被活活饿死的将士。”
11谢听死了,我带着陈羡知留给我的精锐,联合卫家扶持了谢听唯一的皇子登基。
新帝年幼,我以监国的名义独揽大权。
我下令宫中不得采珠玉,不得织锦绣。
乘舆服御、金银器玩,皆令有司销毁,用来供养士兵。
后妃及以下,皆不能服珠玉锦绣。
我彻查各世家贵族中赏官卖官的情况,大量裁员,涉嫌此事的官员全部俸禄充公。
由此集中全国的银钱,把失去的几座城池打了回来,边疆得以守住。
结束战争以后,我下令大兴种田。
我以身作则,在京郊开垦农田,凡是宗室弟子,都需下田劳作,知道种田的苦楚。
兴修水利、灭蝗救灾,我都派下御史监察。
数年后,国库充盈,我把财政大权放心地彻底交给了新帝。
我在京郊种了一处桃林,取名为羡林,搬去那里独居。
我一生无子,心里一直都惦记一个人。
离开宫中时,只带了一个桃木匣子。
匣子里有一幅画像,一封策论,还有几封信。
来到桃林,打开那封泛黄的信时,我的心还在隐隐作痛。
陈羡知战死后,他留在京城护卫我的心腹带上他的绝笔找到了我。
原来,早在我十岁时,就已经见过了陈羡知。
陈羡知原本是世家子弟,只是家族获罪,他被罚作官奴,来到了卫府。
在卫府的两年里,他一直都在我院中伺候,只是我从未注意到他。
他在信中写道,自他来到府中,无意中看到我写的策论,惊才绝绝,一见倾心。
他说,他在府中受尽折辱,几乎要活不下来,是我的一句“活着才能挣扎出一番前景来”,让他生出了无尽的求生意识。
后来,我嫁给了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