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恒发书屋 > 其他类型 > 重生1982:我的黄金时代陈浩浩浩全局

重生1982:我的黄金时代陈浩浩浩全局

霍言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到账的当天,陈浩带着全部现金直奔上海……第四章危机与机遇1.1985年4月,上海浦东。陈浩站在黄浦江边的烂泥路上,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农田。几个戴草帽的农民蹲在田埂上抽烟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穿西装的年轻人。“同志,买地?”一个操着本地口音的中年男子走过来,“每亩2000块,可以签三十年合同。”陈浩刚要开口,一辆黑色皇冠轿车突然急刹在田边。车门打开,走下来一个穿皮夹克的男人,墨镜下的嘴角挂着冷笑。“陈老板,又见面了。”来人是李文博!2.银行贵宾室里,气氛剑拔弩张。“浦东的地,我要了。”李文博把一皮箱现金推给银行主任,“现款,每亩加价500。”主任为难地看向陈浩:“陈先生,您看这……”陈浩眯起眼睛,这绝不是巧合。李文博分明是在截胡!他强压怒火...

主角:陈浩浩浩   更新:2025-05-05 13:33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浩浩浩的其他类型小说《重生1982:我的黄金时代陈浩浩浩全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霍言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到账的当天,陈浩带着全部现金直奔上海……第四章危机与机遇1.1985年4月,上海浦东。陈浩站在黄浦江边的烂泥路上,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农田。几个戴草帽的农民蹲在田埂上抽烟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穿西装的年轻人。“同志,买地?”一个操着本地口音的中年男子走过来,“每亩2000块,可以签三十年合同。”陈浩刚要开口,一辆黑色皇冠轿车突然急刹在田边。车门打开,走下来一个穿皮夹克的男人,墨镜下的嘴角挂着冷笑。“陈老板,又见面了。”来人是李文博!2.银行贵宾室里,气氛剑拔弩张。“浦东的地,我要了。”李文博把一皮箱现金推给银行主任,“现款,每亩加价500。”主任为难地看向陈浩:“陈先生,您看这……”陈浩眯起眼睛,这绝不是巧合。李文博分明是在截胡!他强压怒火...

《重生1982:我的黄金时代陈浩浩浩全局》精彩片段

到账的当天,陈浩带着全部现金直奔上海……第四章 危机与机遇1.1985年4月,上海浦东。

陈浩站在黄浦江边的烂泥路上,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农田。

几个戴草帽的农民蹲在田埂上抽烟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穿西装的年轻人。

“同志,买地?”

一个操着本地口音的中年男子走过来,“每亩2000块,可以签三十年合同。”

陈浩刚要开口,一辆黑色皇冠轿车突然急刹在田边。

车门打开,走下来一个穿皮夹克的男人,墨镜下的嘴角挂着冷笑。

“陈老板,又见面了。”

来人是李文博!

2.银行贵宾室里,气氛剑拔弩张。

“浦东的地,我要了。”

李文博把一皮箱现金推给银行主任,“现款,每亩加价500。”

主任为难地看向陈浩:“陈先生,您看这……”陈浩眯起眼睛,这绝不是巧合。

李文博分明是在截胡!

他强压怒火:“李老板,做生意讲究先来后到吧?”

“商场如战场啊,后生仔。”

李文博凑近低声说,“海关那批显像管,你以为真是政策问题?”

电光火石间,陈浩全明白了,自己被算计了!

从显像管被扣到浦东地价消息泄露,都是这港商设的局!

3.华兴电器厂,深夜。

周婷看着账本上触目惊心的数字,手指发颤:“所有流动资金都压在深圳地块上,现在银行贷款月底到期,要是还不上……砰!”

陈浩一拳砸在桌上。

他低估了这个年代的商场险恶。

“要不…把深圳的地卖掉一半?”

周婷试探着问。

“不行!”

陈浩猛地抬头,眼中闪过狠色,“不但不卖,我还要吃下李文博手里的浦东地!”

他从保险柜取出一份泛黄的图纸,这是上一世记忆中的浦东开发规划图,上面精确标注了未来陆家嘴金融区的位置。

“婷婷,信我一次。”

他指着图上某处,“全力收购这个村的土地,哪怕借高利贷!”

4.三天后,戏剧性转折出现。

《人民日报》突然刊登《上海将加快浦东开发》的短讯!

原来邓小平在内部会议提到浦东发展,消息灵通的港商们闻风而动。

李文博傻眼了,他刚截胡的地块不在规划区内,而陈浩死守的农田恰好在未来地铁一号线途经处!

更绝的是,海关突然退回被扣的显像管
语问:“后生仔,呢个风扇嘅专利系唔系你嘅?”

(年轻人,这电扇的专利是你的吗?

)陈浩流利地用粤语回答:“梗系啦!

仲有冇兴趣睇下我哋最新款?”

(当然是!

要不要看看我们的最新款?

)港商惊讶地挑了挑眉。

半小时深谈后,他递上名片——李文博,香港利通贸易公司董事长。

“陈生,你嘅眼光好犀利。”

李文博意味深长地说,“不如合作?

我帮你打开国际市场。”

5.回程的渡轮上,周婷忧心忡忡:“那个李老板靠谱吗?

我查过他公司的注册资金,有500万港币呢!”

“正因为实力悬殊,他才看不上坑我们这点小钱。”

陈浩迎着海风笑道,“他想要的是长期合作伙伴,毕竟全中国会说粤语还懂国际贸易的个体户可不多。”

他说着自然地揽住周婷肩膀:“站稳,船晃。”

周婷耳根通红,却没躲开。

6.合作比预想的更顺利。

三个月后,第一批华兴电扇通过李文博销往东南亚;陈浩则趁机将内地丝绸以十倍利润卖到欧洲。

到1984年底,公司账上突然多了200万外汇券!

“这么多钱怎么花?”

周婷看着银行存单手都在抖。

陈浩在地图上画了个圈:“上海浦东,现在还是农田呢……”7.1985年元旦,危机突至。

先是国家突然收紧银行贷款政策,接着海关严查进口批文。

华兴厂资金链骤然紧绷,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。

雪上加霜的是,李文博从香港发来电报:“显像管订单遭海关扣留,按合同贵司需承担20万违约金。”

“王八蛋!”

陈浩摔了电报,“明明是他没搞定批文!”

周婷咬着嘴唇翻合同,突然指着一行小字:“你看这里,若因不可抗力导致交货延迟,双方可重新协商……”陈浩猛地抱住她:“天才!

这属于政策调整,就是不可抗力!”

周婷被他搂得喘不过气,红着脸捶他:“松手啦!

赶紧想办法!”

8.绝境中,陈浩做了个大胆决定,抵押全部地皮和厂房,换取银行贷款!

“你疯了?”

周广发拍桌而起,“万一还不上,十年心血全没了!”

“周叔,政策收紧只是暂时的。”

陈浩目光炯炯,“邓小平说过,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!”

1985年3月,贷款
领导来剪彩,周婷则坐在柜台里负责收银。

看着熙熙攘攘的顾客,陈浩踌躇满志,这才刚刚开始!

他手里还捏着另一张王牌:深圳特区刚成立两年,那边的土地,便宜得跟白送一样……第三章 地产布局1.1984年夏,深圳罗湖。

陈浩踩在一片荒草丛生的黄土地上,脚下泥土松软,远处只有零星几间铁皮屋。

身后跟着的当地向导老黄不停地擦汗:“陈老板,这鸟不拉屎的地方,买它干啥?

离市区远得很咧!”

陈浩没说话,目光扫过这片开阔的土地。

谁能想到,十年后这里会成为深圳最繁华的金融中心,地价暴涨几百倍?

“120元一平米,10亩地,总共80万,一次性付清。”

他转身对陪同的国土局干部说,“但我有个条件,必须签50年使用权。”

干部瞪大眼睛,这年头敢这么豪掷千金的私人老板可不多见!

“行,我这就去办手续!”

2.当晚,深圳招待所。

周婷翻着土地合同,眉头越皱越紧:“陈浩,你把全部现金都投这块荒地,厂里周转资金怎么办?

电风扇生产线的尾款还没付呢!”

“放心,下个月电风扇旺季一来,资金就回笼了。”

陈浩倒了杯汽水递给她,“再说,这块地明年至少翻三倍。”

“你就吹吧!”

周婷白了他一眼,却还是低头帮他核对合同细节。

昏黄的台灯下,她睫毛在脸上投下细密的阴影。

陈浩突然发现,这个倔强的姑娘认真算账时,还挺好看的……3.一周后,华兴电器厂正式投产。

车间里,崭新的生产线轰隆作响,工人们正在组装“华兴”牌落地扇。

陈浩借鉴后世的营销手段——给电扇装上七彩灯管,一转起来流光溢彩,广告词更是超前:“华兴电扇,吹出时代新风尚!”

效果立竿见影。

广东各大百货公司争相订货,首批5000台三天售罄!

“陈总,广州南方大厦又要追加2000台!”

销售科长小跑进来报告。

“告诉他们都得预付30%定金。”

陈浩嘴角微扬,“另外,准备200台特别款,镀金按钮、真皮底座,定价588元——专门卖给港澳同胞!”

4.秋交会上,华兴电扇的展位前人头攒动。

一个穿西装的港商在展台前驻足良久,突然用粤
第一章 重生19821.刺耳的闹铃声将陈浩从混沌中惊醒。

他猛地睁开眼,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硬板床上,头顶是泛黄的石灰墙,吊扇缓慢地转动,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。

窗外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和小贩的吆喝:“冰棍——三分钱一根——这是……我家?”

陈浩心脏狂跳,猛地翻身坐起,环顾四周。

书桌上堆着泛黄的课本,墙上贴着1982年的挂历,还有一张手抄的《女排夺冠》简报。

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——年轻、细腻,没有岁月留下的皱纹和伤疤。

“1982年?!

我重生了?!”

记忆如潮水般涌来,2023年的他是个创业失败的落魄中年男人,负债累累,38岁生日那天喝得烂醉,对着夜空嘶吼:“如果能重来一次,我一定抓住所有机会!”

没想到,一睁眼,真的回到了四十年前!

2.“浩浩,赶紧起床!

再磨蹭上学该迟到了!”

母亲王秀兰的声音从门外传来,伴随着锅铲翻炒的声响。

陈浩眼眶发热,母亲还活着!

上一世,她积劳成疾,早早离世,临终前还在叮嘱他“好好读书,将来有出息”……他一个翻身跳下床,冲进厨房。

王秀兰正在煤炉前炒咸菜,简陋的灶台上摆着一碗稀粥和半个馒头。

“妈!”

他声音发颤。

“咋了?

做噩梦了?”

王秀兰回头瞥了他一眼,手里的活儿没停,“赶紧洗漱吃饭,待会儿我还得去纺织厂接班。”

陈浩看着母亲瘦削的背影,暗暗咬牙,这一世,他绝不会再让家人吃苦!

3.吃完早饭,陈浩没去学校,而是直奔县城集市。

上一世的他只会死读书,这辈子他得抓住改革开放的风口!

1982年,商品市场刚刚松动,但计划经济仍占主流,普通工人月工资不过30块钱,万元户就是富豪的代名词。

然而,在南方,已经有人开始“投机倒把”,倒卖电子表、录音机、牛仔裤……利润高得吓人!

陈浩在集市上转了一圈,发现供销社的电子表卖到50块一块,而在广州黑市,这玩意儿批发价不超过5块!

“发财的机会来了!”

4.回家后,他翻出自己攒下的15块钱压岁钱,又说服母亲借了200块,那是家里全部的积蓄,准备用来买缝纫机
的。

“浩浩,你要这么多钱干啥?”

王秀兰忧心忡忡。

“妈,信我一次!”

陈浩眼神坚定,“两个月后,我给您赚回十倍!”

当晚,他买了张去广州的火车票,揣着215块钱,踏上了改变命运的旅程。

5.广州火车站人潮汹涌,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香烟的味道。

陈浩靠着记忆找到了走私货聚集的十三行,用200块买下40块电子表。

回程前,他灵机一动,又用剩下的钱批发了20条喇叭裤,这玩意儿在北方能卖疯!

三天后,他回到县城,在电影院门口摆摊。

“香港最新电子表!

只要25块钱!”

不到两小时,40块表被抢购一空!

接着,他又把喇叭裤以30块钱一条的价格卖给县城里的时髦青年。

这一趟,净赚1000多块!

相当于普通工人三年的工资!

6.回程的火车上,陈浩结识了邻座的中年男人。

对方戴着金丝眼镜,西装革履,一看就不是普通人。

“小伙子,看你这大包小包的,是做买卖的?”

男人笑着问。

“随便倒腾点小玩意儿。”

陈浩谦虚道。

“不简单啊,现在敢做生意的年轻人可不多。”

男人递上名片,“我姓张,以前是大学老师,现在下海了。”

陈浩心头一震,这人不就是日后著名的“张教授”,后来创办了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的大佬?!

“张老师,您觉得未来什么行业最赚钱?”

陈浩故意问道。

张教授沉吟片刻:“电子产业和房地产。”

陈浩笑了,这正是他准备大干一场的领域!

7.到家后,陈浩把一沓钞票拍在母亲面前。

王秀兰手一抖,差点打翻搪瓷缸:“这……这么多钱?!”

“妈,这只是开始。”

陈浩眼神坚定,“下一步,我要让咱家变成万元户!”

窗外,夕阳洒在八十年代的小镇上,街道上自行车来来往往,空气中充满了希望的味道。

属于他的黄金时代,正式开启了!

第二章 电器大王崛起1.三个月后,1982年冬。

县城里已经传开了,陈家的儿子有本事,跑了几趟南方,愣是赚回了一屋子钱!

陈浩站在刚租下的小仓库里,清点着堆成小山的货物:电子表、录音机、尼龙袜、蛤蟆镜……全是紧俏货。

“浩哥,这一批货今晚怎么分?”

仓库门口,几个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